播放量:8309
2025-08-28
“华语之声”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三年前,我们自上线第一期以来,获得了广大读者与听众的留言与喜爱。
从这期开始,我们会有一些新变化。因为有太多好书要推荐,我们节目将尽可能分享书讯信息或精讲一位作家作品。
在这阳光热烈的季节里,本期将推荐六位作家新书,希望大家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首先推荐的是著名作家袁敏老师的《月光妈妈》,这是纪实类报告文学。
袁老师整本书的文字节奏宛如内涵丰富的交响乐,在我们体验去往助学僻远地区行路难的极度紧张的情绪后,呈现的却是宁静美好的画卷“直亥村隐匿在青藏高原东部贵南边缘一个偏远荒芜的角落,恍如世外桃源:山坡上开满了紫的、白的、粉的小花;蓝天下,白云恣意飘移……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如洗,夹着花草的清香。”
在宛如仙境的地方,那里孩子们的故事却令人五味杂陈。袁老师聚焦了东谷河畔的断臂女孩许方燕、永远四年级的噢措、眼泪为谁而流的拥忠斯姆、逆流而上的丹巴男孩扎西与德加,还有诗歌里的游牧少年更欠智华等。
她对于月光妈妈和其他爱心人士与被捐助孩子之间的故事采用了采访与自述相结合的表达,这样让读者更具现场感。她不仅细致还原了那些孩子的艰苦生活场景、家庭变故,还如实记录了月光妈妈的回忆与孩子们叙述的生活改变与从内心深深流淌的感恩之情。
《月光妈妈》一书让更多爱心人士去了解需要捐助孩子们的现实困境,也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一群心怀大爱的人,像一束照亮大山里贫困孩子前路的光,不少孩子从此改变命运,有了不错的前程。月光妈妈的故事让我们坚信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看见在教育扶贫路上大爱轮回的奇迹。
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桐荫堂俞宸亭老师的散文集《亦景集》。俞老师和家人先后出版《亦闲集》《亦闹集》《亦庄集》《亦青集》等亦字系列作品。
《亦景集》中的“亦”即“也”之意,蕴含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景,还包括了城市发展变迁和人民生活等多元“景观”。这种对“景”的全方位书写,使得《亦景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游记、文化类散文,成为记录杭州、诸暨、昭化,甚至不丹等城市变迁与人文精神的珍贵史料。
《亦景集》最大亮点是,作者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娓娓道来百姓美好生活,内容涵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特色小店与企业等。
我们先来欣赏书中《康桥的夏》选段:夏季宵夜的好处就是有放松的神来之笔。80后和90后的青壮年们,不分男女,一顿“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放。一旁的地铁站,总是人来人往,给这里添了不少人气。而密密麻麻的电瓶车停放着,让人对如今的“大城北”之称无可辩驳。地铁对面,总有高楼叠起。假如你是一个钟情城市建设的人,一定会喜欢大货车装满物资“轰隆轰隆”迎面开来又快速离去的场景,这是一座城市生机勃勃的直观表象。看到小伙子们,脸红红的,东倒西歪地互相搀扶着走出来,钻进出租车,嘴里念叨着“我没醉”。有风拂面,树枝摇曳成一个个庞大的影子。夜,未央。城,睡了。
品读俞老师率性形象的文字,杭城夜晚热气腾腾的生活扑面而来。
倘若大家想欣赏余味颇佳的城建散文,那么俞宸亭老师的《亦景集》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书里还配有书法家蔡云超老师的书法作品和摄影家拍摄的精美图片,阅读体验是美美与共。
接着推荐的书来自浙江散文学会邱仙萍和陆咏梅老师的散文集。
邱仙萍老师时常在“潮新闻”的“写点生活”栏目里发表极具幽默气质小文。她的散文集《飞花令》里有文化内涵,更有她独有的行文特色——“活色生香”。作家陈仓老师说,仙萍的文字朴素,不做作,不虚伪,不掩饰,有点像漂浮在蓝色大海里的水母,透明而曼妙,简单而大方。
《飞花令》分为五卷,每一章的名字都是一个单字:“花”“绿”“米”“云”“鸟”,没有以“鲜”“翠”“大”“白”“飞”来点缀,干净纯粹。
邱老师前几日在“潮新闻”里发表小文《背个锤子看月亮》,我们读着读着,似乎觉得是一位知心好友与你聊天,滔滔不绝。
邱老师这样写道:“这几天的温度有多高,天空就有多美。‘处暑在伏后,热死老黄牛’,大家喊话太阳公公,能不能消停一下,不要这么热情燃烧了整个沙漠。东北大姨只身来杭州见素未谋面的网友,一来就热晕在马路边,幸好民警及时救助,为其买了回程火车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那天卖得不顾死活。有人中午点的单子,晚上下班还没有送到。外卖小哥苦笑,你们今天是非喝不可吗?”
“立秋那天,杭州的月亮上了新闻。又大又圆,又白又胖,像是一个烧饼挂天上。做烧饼的老板娘叫阿美,我背个艾草锤子去看她,结果门关着,听说去看月亮了。我从城东到城北,穿越半个城市,双肩包里放个艾草锤,累得不顾死活。”
“向云端,山那边,日落前,风来临,石墩下我在盘腿坐着看月亮。这几天,凌霄花开得正热烈,火红而灼灼,美艳得让人无法正视。路灯下,树梢上,看月亮翻过小山坡,一切美得不可方物,一切让我泪眼婆娑。”
倘若你是一个喜欢天马行空想象,喜欢听人讲故事的人,那么邱老师《飞花令》里不少文章如《背个锤子看月亮》那样有趣好玩,书里还配有她美院毕业女儿何之洲的精美插图。
邱老师的作品明媚愉悦,陆咏梅老师的散文集《今夜月色朦胧》则是另一种美。全书内容有风物光华、菜根滋味、浮世三生、寻常巷陌、逝水年华、春华秋实和春秋佳日七卷,书写了乡村建筑、民俗、传统节日、传统美食、农家生活和童年往事等,记录了祖辈们的村居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当地的人情世态。
我们品读《今夜月色朦胧》选段:“夏日望月,当是松间萤点流离,清泉石出,汩汩轻流,山月似盘,月华如练。所有的猜忌和疏离,所有的飞短与流长,所有的膨胀与卑微,都可于寂寂人定后,随静夜沉沉碎落,化作淡云,随凉风散。”
“明月是一杯秦朝汉室的酒,浇灭悲伤,忘却凡愁。东升西落,今夕何夕?悠悠远去江湖,秋月何处停歇?前尘往事,都归于忘却;笙歌宴席,都散落浮沉;浮光掠影,都扬洒江天。邀月共舞,呼酒买醉,零乱之间,释放内心的真实,对忆花间,忘怀得失,随雁声远去,忘了初心,忘了曾经,忘了心心念念的物是与人非,忘了明月相照彩云归。从今往后,只有白云千里万里,只剩明月前溪后溪。”
喜欢古典美的读者,可以在月夜里欣赏陆咏梅老师的《今夜月色朦胧》,甜甜做个好梦。
上面四本新书都是女作家作品,接着分享的是两位男作家的新诗集。
首先推荐的是公安诗人艾璞的新诗集《丰碑》,这是艾老师的第6本著作。《丰碑》全书近一半篇幅是歌颂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模等感人肺腑的事迹。
全书四辑,每一辑各具特色。第一辑“警笛声”,是献给英模的激昂赞歌。“青石打磨的人生/来不及收割/就在深秋里倒下”,勾勒出英雄短暂却辉煌的一生。在《用生命与忠诚负重前行》中,用“坚硬的铠甲/柔软的内心/与爆炸物保持距离/……刀丛上的跳舞者……”,将排爆英雄在生死边缘的惊险画面生动呈现,让英雄的形象深刻浮现于我们脑海。
第二辑“走四方”,既有他在北京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时的庄严神情,也有在千年悬棺前的顿悟。“一根木头/可以支撑千年的棺材/让多少倒塌的桥梁/如秋风扫落叶/痛不欲生”,引发人们对永恒与腐朽命题的思考。
第三辑“思无涯”,展现了艾老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甘蔗”为意象的诗歌,竟把甘蔗比喻成“如意金箍棒”,为甘蔗赋予了神奇色彩,象征生活中的力量与希望。
第四辑“闽浙情”,流淌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回家是一种高级的轮回形式”“离家是为了最好地回家”,展现出他对无常生命的沉思。
九月三日,天安门将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那天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艾老师的诗集《丰碑》传递了英雄的力量,充满了时代正能量。我们有今日和平美好生活,英雄们不能忘,国耻更不能忘。
最后推荐的是赵国瑛老师的诗集《我走在今天去明天的路上》。赵老师其他作品在第十七期荐书节目里详细介绍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聆听。收入《我走在今天去明天的路上》这本新诗集主要是两类作品,大写意江南的诗和宛如工笔画意味的即兴之作。
在本期荐书节目即将结束之际,请大家聆听《我走在今天去明天的路上》:“世界每天都有大事发生/对于我/这些都是小事/早晨醒来,天空湛蓝/有晓风从黎明脱身/轻轻抖动窗前花草与林间蓬雀/推着头伏、二伏,一步步向前/午后,暑热没有边际/我抬头注视天空有没有/外省的云路过/听知了操着本地口音/重复不变的老调/我走在今天去明天的路上/时间怀揣死亡或新生/一路敲开陌生的大门。”
明天是七夕节,下周中小学生开学了,祝福大家在凉爽秋季来临前,收获爱情,收获知识。
本期荐书节目结束了,我们下期节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