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日至20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本届文博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文化建设“八项工程”部署实施20周年新起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聚焦“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主题,以“向新力”为口号,重点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融合发展理念,采用“主会场+分会场+文化消费体验点+文化产业活动”四位一体模式展开,全面呈现了一场具有人文魅力、思想张力、科技活力、产业动力、生活引力的文化盛会,以实绩实效深度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天时间,本届文博会主要呈现“五个突破”。国际化程度再突破:吸引66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个国际组织和5800余家文创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主题展区占总展览面积的50%以上;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等驻华使领馆官员亲临展会现场参加开幕式和系列活动。消费带动再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主、分会场现场成交金额超4.5亿元;创新推出“文博惠游卡”,以“票根经济”联动全市600余个文化、文旅消费点,带动消费超9亿元。产业成效再突破:积极搭建文化产业交流交易平台,仅在开幕式上就有14个项目达成意向签约,涉及金额62.35亿元,配套举办10余场商务对洽活动。“AI含量”再突破:创新设立文化“新三样”出海主题展区和数智之城展区,游科互动、灵伴科技、宇树科技等数十家知名文化科技企业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近百项创新产品集中呈现,数智赋能展区占总展览面积的30%以上,充分彰显文化新业态发展蓬勃生机。活动规模再突破:1个主会场和28个分会场联动全城,共组织各类配套活动79项,展会及相关活动参与人数约230万人次,让市民共享“家门口”的文化盛会。
1.坚持以文聚力,打造文明互鉴新窗口。本届文博会秉持国际化的办展特色,参展地区和国家、参展品牌持续丰富,海外嘉宾和机构数量取得全新突破,对话交流更为广泛深入,充分展示了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赛”“会”之城的名城形象。一是国际化占比创新高。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个品牌参展,75%的国际品牌为首次参展。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等驻华使领馆官员,巴西、泰国等国相关部门官员及国际专家学者、展商代表等百余位海外嘉宾参与文博会。埃及、巴西、奥地利、印度等国首次单独设馆,法国热门IP《奇迹少女》、荷兰国民IP《芬妮与特恩》等实现中国首展。二是文明交流形式更多元。7个主题展中展和35个首展首秀首发活动中,国际化活动超半数。全球最大的考古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热门衍生文创品首次通过“器物+场景+体验”的创新模式来杭展出。奥地利传统服饰秀、意大利歌剧、英国版画手工体验、法国插画师签绘、法式花园美学空间等多元展陈互动形式推动文化交流从“单向展示”向“深度对话”升级。荷兰手工艺委员会、葡萄牙商业设计协会等26个专业机构的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手工艺创新发展对洽会,为国际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权威行业视角。三是文化贸易合作成果更丰硕。展会期间,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暹罗电影展览会组委会和杭州观盛文化围绕构建影视内容出海平台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艺术与商业性共生IP对洽会推动中国及海外IP的供应链与品牌深度合作。茑屋书店负责人先后考察上城、滨江、拱墅多个城区文创空间,计划明年将子品牌中国首店落地杭州。
2.坚持以文赋能,构筑产业共赢新生态。
本届文博会持续放大行业交流交易、指数发布、要素整合等平台功能,助推构建文化产业合共赢新生态。一是提升产业协同。开幕式上,涵盖文化空间运营、数字内容生态、游戏电竞集群、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的14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达成合作签约,签约总金额超62.35亿元,助力我市文化企业协同并进、链接前沿商机,驱动全市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储备强劲动能。“向新力·艺术与商业共生IP对洽会”聚焦文化IP落地,汇聚百余位行业领袖,致力于通过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挖掘产业新增长点。二是树立行业标杆。深化“思想的文博会”定位,汇聚浙江大学、中国美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界专家,以及今日头条、美团、无忧传媒、网易、容量互娱等标杆企业的百余位行业精英,合作发布《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看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2025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研究报告》等10余项涵盖文化投资、影视视听、文化休闲等热点领域的行业指数研究和重要成果,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权威参考。三是拓展品牌影响。在国际展区特别策划打造“文化‘新三样’出海主题展”,借助多语种书籍有声装置、短剧场景复刻、游戏试玩体验、作家签售互动等系列沉浸式体验,立体展示我市网文、网剧、网游的产业实力与出海成就。展览深度聚焦并重点推介了中国网络作家村、咪咕阅读、量子泛娱、华策影视、容量互娱、网易、游科互动等一批文化“新三样”头部企业及其标杆作品。
3.坚持以文兴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本届文博会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赋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产业创新发展能级提升。一是展示前沿技术成果。首设“数智新城馆”,集中展示AI生成艺术、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近百项创新应用。浙江大学展区现场带来软体机器鱼、全自主飞行空中机器人等多项首创新成果;中国美术学院系统呈现AIGC技术通过人机协作在电影、教育等四大领域的创新应用;先临三维、数字章鱼、纳视传媒等一批本土文化科技企业围绕文物数字化、MR混合现实、人机交互设备及“体育+AI”等技术的实践探索,为观者带来多类型沉浸式体验,彰显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下的创新动能和无限可能。二是呈现数字创新生态。“时代造浪·星聚未来”展区全景呈现云深处、云途飞行器、ROKID、北斗智联、宇树科技等三十余家企业的近百项创新产品,完整展现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转化路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将“数字、生活、打卡、流量、年轻、全时”六大主题生态微缩呈现,谷子科技首发裸眼3D悬浮系列新品,共同构建“技术研发—场景构建—市场验证”的良性生态闭环。三是活化文化遗产价值。来自城区馆的数十家本土企业以VR、AR、MR等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VR大空间体验、AR互动产品、MR对战游戏等形式,为西湖、大运河、良渚等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也为公众互动式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打开新窗口。其中,“喜纹乐见·纹样数字艺术展”通过数字化采集、多媒体光影表达、柔性供应链开发及AIGC二创等环节,构建传统纹样创新应用全链路。
4.坚持以文惠民,探索消费升级新范式。
本届文博会紧扣新消费时代特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供给侧创新,有效激发了文化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一方面,潮品潮牌首发出圈。香港馆400件展品中三分之一为首次展出,Labubu、Pucky等热门潮玩原画及Molly系列引发打卡热潮。HTS国际潮玩设计展汇聚茑屋书店等30余家潮玩品牌,首发十余款新品。杭州动物园“春生、香果”大熊猫系列、西湖醋鱼IP“包豆豆”等上架首日一抢而空,展现了本土IP市场潜力。“JIU JIU BIRDS候鸟邮差自然乐园”采用快闪模式,推出超200款文创产品,实现自然科普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一批各具特色的潮牌展区凭借高水准的展陈形式和精品化的展陈内容,有效提升了观展热度与品牌美誉度。另一方面,重塑文化消费新体验。特别推出“文博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配套策划“文博惠游卡”和“文博扭扭乐”互动装置,联动市文广旅游局探索实践“票根经济”新模式,展会期间总计发放“文博惠游卡”超万张,联动600余个文化消费和文旅消费体验点、构建惠民消费新模式。杭州博物馆设置雕版印刷、特色盖章等互动体验,西泠印社推出“篆刻咖啡”等,推动文化消费从产品购买向场景体验转型升级。
5.坚持以文润城,构建全域共享新格局。
本届文博会秉持“全域共享、全民参与”的办展理念,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主分会场联动、展城融合互促的新型会展格局,全面提升展会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满意度。一方面,辐射带动不断增强。设立28个分会场,时间跨度从9月延续至12月,形成“全城文博”的热烈氛围。大运河杭钢公园打造“Play Ground潮流生活嘉年华”,推出三大文艺展与国潮市集;LOFT49“匠心造梦”艺术展重构工业遗产空间文化内涵;南宋德寿宫“青山如是·辛弃疾”人物展引发宋韵文化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通过寓教于乐、寓文于趣创新策展与内容再造,深度激活文化基因,持续释放名城魅力。另一方面,宣传舆论形成声势。创新推出全流程AIGC文博会宣传片和文化产业宣传片,实现技术赋能内容生产的破圈传播。中新社、新华网、央视网、21世纪经济报、中国文化报、华语之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潮新闻、浙江之声、杭州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和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凤凰网等境外媒体,以及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近百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结合“文化新韵在杭州”话题网络传播,打造13个热点话题,其中9个登上同城热搜榜,总阅读量超1亿,海外传播互动量超1260万条,推动形成多维度、广覆盖、深影响的宣传格局,显著提升杭州文博会的传播声量与品牌影响力。
2026年是“十五五”的开局之年,杭州文博会将迎来二十届,为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助力杭州更高水平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聚焦国际化,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各成员城市的对接沟通,迭代升级“新杭线”“动漫万里行”等文创巡展,用好并拓展杭州海外文创产业交流阵地,进一步加大境外招商招展力度,力争招引更多海外文化企业(品牌)参展参会,不断提升境外参展率和品质。二是聚焦专业化,树立品牌新标杆。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专业机构策划开展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高端商务论坛活动,研究发布系列重磅、权威行业发展指数报告,持续做大做强“思想的文博会”品牌。更加有效促进人才流、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融通,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赋能添彩杭州人文经济繁荣兴盛。三是聚焦生态化,培育协同新动能。提前谋划、全面启动第二十届文博会各项筹办工作。积极探索以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博会为引领,统筹联动各类文化会展活动、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力争构建一个“空间上覆盖全市、时间上贯穿全年”的文化会展矩阵,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迭代升级、文化消费有效带动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丨杭州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