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传承浙里非遗 助力文化振兴丨民进省直文化支部联合省直二联三支部开展主题活动
2025-10-29 20:14:49

民进浙江省委会直属第二联合总支部第三支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为进一步深化会员干部对本土非遗技艺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10月28日,民进省直文化支部联合省直二联三支部走进省级非遗工坊—“幸福的院子”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观摩、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技艺以及专题座谈,推动会员干部深入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助力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所有会员与清水丝棉制作技艺手艺匠人合影



“幸福的院子”工坊由该村原本废弃的小学改建而成,如今引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省级非遗项目“蚕桑生产习俗(塘栖茧圆与桑蚕生产习俗)”、“清明狗习俗”和“灰鸭蛋制作习俗技艺”等6项非遗体验项目。周边40余位手艺人入驻工坊,为每位来客教授传统技艺。

在现场,会员纷纷下场体验各项非遗技艺,与手工艺人深度对话,体味文化和历史在手中流淌成人类智慧和创作的匠心作品。在“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现场,会员们跟着传承人练煮、剥茧、漂洗直至撑兜,几经反复尝试,也很难完整将蚕丝拉兜成片,会员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传承的不易。



实践体验活动后,双方支部会员就如何利用工坊的优势,在如何统一整合商标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创造更多留守村民的就业机会,把传统手艺转化为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同时实现文化振兴展开研讨。大家表示,工坊要以非遗为纽带,主动寻求政策扶持和技艺创新,通过产业融合、技能培训和自媒体传播等方式,提升品牌性、专业性和参与性,通过开发研学课程和县村共建多元路径,为工坊的经营注入强劲动能。



座谈会上,省直文化支部会员陈明珠以“讲会史践初心”为主题,带领大家学习会史,肩负责任。鼓励会员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做参政履职的“有心人”,为浙江民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座谈结束后,会员们前往临平大剧院,参加“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闭幕式”展演。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非遗的代表性项目。该展演更是紧扣运河流域四省两市独特的杂技文化发展这一主题,以专场杂技表演的形式讲述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之间的关系,让观众领略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阅读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