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声临其境・悦读新享丨探寻苏堤之名,读懂苏轼的西湖深情
2025-10-29 14:49:19

华语之声

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推荐列表?在我们的“声临其境·悦读新享”——有声书精选推荐栏目中,我们摒弃常规,带你以全新、趣味横生的方式邂逅知识盛宴!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到文学名著的深邃意境;从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到科普知识的生动有趣……每一种声音,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诗里杭州

何时有了苏堤名?



漫步西湖,苏堤春晓的柳色总能牵起游人的情思。可你是否想过,这条“六桥横绝天汉上”的长堤,何时开始以“苏”为名?翻开《诗里杭州》,我们便能循着历史的脉络,解开“何时有了苏堤名”的谜题,更读懂苏轼与西湖的一段深情。

元祐五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西湖已 “堙塞其半”,他在《乞开杭州西湖状》中疾呼:“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彼时他疏浚西湖,并非为造景,而是为保障市民饮水、灌溉农田、保护酿酒业税收——至于用挖出的葑泥筑成长堤,连接南山与北山,不过是改善民生的“副产品”。可正是这份“无心插柳”,让西湖多了一道永恒的风景,也让苏轼的治理智慧流传千古。他后来在诗中回忆:“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字里行间满是对西湖重焕生机的欣慰。

那么,“苏堤”之名究竟始于何时?《诗里杭州》中提及,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给出了答案:“元祐年东坡守杭,奏开浚湖水,所积葑草,筑为长堤,故命此名,以表其德云耳”。可见,南宋时人们为感念苏轼的功绩,便将这条长堤称作“苏堤”。彼时朝廷还出资修缮堤上亭榭、补种花木,让苏堤真正成为“夹道杂植花柳,置六桥,建九亭”的游览胜地,更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成了杭州的文化符号。

从南宋葛天民“一堤杨柳占春风”的吟咏,到吴唯信“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闲趣;从元代尹廷高“诗在烟光柳色间”的赞叹,到明代张宁“侧枕听莺啼”的悠然,历代文人的诗词,都在诉说苏堤的美。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苏轼当年那份“以民为本”的初心——他未曾刻意为自己留名,却因对西湖的守护,让名字与堤岸、与西湖永远相连。

如今,苏堤上的柳色依旧年年新,康熙御笔“苏堤春晓”的碑刻静静矗立。翻开《诗里杭州》,我们不仅能找到“苏堤名起何时”的答案,更能看见苏轼作为官员的担当、作为文人的情怀。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邀您一同在《诗里杭州》中,循着苏堤的柳影,重温那段跨越千年的西湖佳话。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免费收听

《诗里杭州》全集内容


阅读 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