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推荐列表?在我们的“声临其境·悦读新享”——有声书精选推荐栏目中,我们摒弃常规,带你以全新、趣味横生的方式邂逅知识盛宴!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到文学名著的深邃意境;从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到科普知识的生动有趣……每一种声音,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当清晨的风推开窗,杭州的桂香便漫进寻常巷陌——这抹刻进城市骨血的芬芳,不仅萦绕在今人的鼻尖,更藏在九百多年前苏轼的诗笺里。本期邀您翻开《诗里杭州》,循着天竺桂花的香气,重温一段文人知己的千古佳话。
唐宋时的杭州,桂花不似如今满城皆是,却偏爱在古寺间扎根。宋之问笔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灵隐,白居易诗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月夜,都藏着桂花与禅意的缠绵。而熙宁年间的那个桂花季,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收到了来自天竺山的桂花。他没有独享这份清雅,反而分赠给上司兼挚友——时任杭州知府的杨绘(字元素),还附上了一首《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桂堂仙”,诗的开篇便藏着巧思:“月缺”点明八月十七的时序,“细蕊干”暗合天竺山到城里需一两日的路程,字句间皆是生活的细腻。可苏轼的笔墨从不止于写景——“蟾窟枝空记昔年”借“蟾宫折桂”的典故,既忆两人同登进士榜的过往,更暗契彼此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同贬外放的境遇。相同的理想、相似的风骨,让一束桂花成了知己间的信物,寻常赠花也成了文人独有的风雅。
这份情谊,在后来的离别中更显深沉。同年九月,苏轼调任密州,杨绘在西湖设宴饯别,两人以词唱和。苏轼笔下“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的热望,“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的怅惘,道尽知己别离的不舍。而那束天竺桂花,早已成了这段情谊的注脚——它或许来自苏轼常往来的上天竺寺(今法喜寺),是僧人相赠的禅意,却在苏轼的手中,成了连接两颗赤子之心的纽带。
如今杭州的桂香依旧,我们再读《诗里杭州》中的这段故事,仿佛能看见九百多年前,苏轼捧着桂花走向杨绘的身影。那不仅是一束花、一首诗,更是古人“以物寄情、以诗明心”的浪漫,是杭州这座城藏在诗行里的温柔。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就让我们伴着桂香,在《诗里杭州》的文字间,与苏轼、杨绘的知己之谊相遇,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清雅与深情。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免费收听
《诗里杭州》全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