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文化遗产录 台州清修寺
2024-12-18 13:01:43

图说地名


清修寺位于椒江区枫山(又名白枫山)巅,距今有986年历史。据《临海县志》(民国二十三年修订版)记载:清修寺在县东南一百十五里,旧名塔庵,始为晋僧环玉道场。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宝兴禅师建寺。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赐额“清修寺”。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金兵过江,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行在驻跸章安金鳌山,南望白枫山之胜,泊舟渡江登清修寺,北望椒江,东瞰大海,诗兴大发,索笔御书“清修风景千年在,沧海烟岚一笑开” 作为楹联。又于僧房题二绝句,其一云:“古寺青山春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兴,暂就僧房借榻眠。”又一云:“久坐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忙。”

现清修寺原山门及大殿尚存,部分建筑是康熙年间重建时遗留的,而大殿中间的四根复莲础石柱,做成梭子形,复莲极浅,比例粗矮,则是宋代建筑物。天王殿前有高达40米左右的古樟和两棵银杏树。寺前沿路大树密植、林深路宽。山门外西头有古井一口,泉眼出岩层,井壁加条石支撑,地处山顶而大旱不枯。寺前有两座石亭,一为六角形,每个角都飞檐高翘,白云从檐角舒卷而过。另外,枫山山腰也有一凉亭称半山亭,曾悬挂着一口南宋古铜钟,铸于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通体铭文,此钟原置黄岩庆善寺,明初建海门卫时将此钟移置海门城隍庙钟楼,原作戚继光抗倭报警之用,现已移回戚继光纪念馆钟楼。

历经风雨,清修寺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变迁。直到1987年5月,由释了安法师带领信众,重修了金刚殿、大难宝殿、三圣殿、观音殿及藏经楼等设施,使这座古刹重现生机。如今,清修寺已成为台州市级文保单位,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文、摄/姜胜利   审核/杨盼浬

参考来源/台州地方志 台州文旅


阅读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