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非遗雅韵|剪纸,指尖上的瑰宝
2023-02-23 13:52:28

华语之声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蕴藏着无数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换言之,非遗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当今时代下的非遗传承,其文化内核也会融入属于当今时代的烙印。在接下来的非遗雅韵系列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让更多非遗被看见、被激活、被传承!

 一剪一纸夺神工,指尖瑰宝传精神。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独特的视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于西汉时期,传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去世后,武帝悲痛,方士李少翁为安慰武帝,便用麻纸依李夫人样貌剪出影像。夜晚剪纸经烛光照射后,印在帷幔上的影子竟仿若夫人倩影,武帝叹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

不过,剪纸一开始并不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当时人们运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而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中国的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时人们都会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甚至灯笼上,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郁,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

近年来,剪纸还以一门艺术课程的形式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剪纸为主题的展览也让普通老百姓重新认识了这门古老的手艺。诚然,任何艺术上的继承与传承、创造与创新,都与伟大的时代紧密相连,既有师古而不泥古,更有与时俱进,拓土开疆。

一纸一世界,一刀一乾坤。民间剪纸艺术家就是以刀为笔记录时代,为时代讴歌,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阅读 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