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嘉兴地名故事——新地里遗址
2023-02-15 17:12:20

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而古迹遗址往往是其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它所代表的历史底蕴和渊源风采。桐乡一处处遗址遗迹串联起风雅桐乡的历史脉络,展现出一幅宏伟画卷。

新地里遗址位于桐乡市崇福镇湾里村新地里村民组,东靠圣荡漾,南临马新港、落家港,西接西浜,北濒中沙渚塘。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是一处以墓地为主的综合性高土台类型的良渚文化中晚期遗址。

2000年11月,当地农村在土地平整时,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陶片、石器等遗物,经市文物管理部门初步判断为良渚文化遗址。桐乡市政府和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盗挖,暂停土地平整,对遗址予以较为稳妥的保护,并将情况上报省文物局。

2001年3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地里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经过上、下半年两期的发掘,在300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其中少数贵族墓葬随葬品极为丰富。另外还发掘了40余个灰坑、2条灰沟、1个水井、1个祭祀坑及一处规模较大的红烧土营建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骨牙器、木器等各类良渚文化器物达1800余件(组),其中玉器450余件(组)。

出土的玉器质料除了软玉外,还有叶腊石、萤石、玉髓、绿松石等。其中玉鸟一件,首尾长2.3厘米,高1.3厘米,厚0.5厘米。虽然个体较小,但在比半粒绿豆还小的鸟头上将眼、嘴、冠雕琢得如此形象、逼真,充分体现了史前玉工的精准把握和精湛的雕琢工艺技术。良渚先民崇拜鸟,他们把自己的信仰雕刻成艺术品,作为饰物佩戴,或用于礼仪祭祀,因此以玉鸟为代表的良渚玉器也蕴含了一种超越于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象征。玉鸟出土后,便成了桐乡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一次次作为良渚玉器的代表飞往外地展出,受到参观者的一致赞誉。

遗址中一些玉器的出土状况为深入探讨它们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如M137的玉琮出土时明显套戴在女性(有陶纺轮随葬)墓主的腕骨上。随葬石器较多是新地里遗址墓葬的又一突出特点,而地层和遗迹中出土的带有定位刻线的双孔石刀和一些有打击、切割痕迹的石料,也为研究良渚文化石器的加工工艺提供了实物材料。

新地里遗址是发掘时已知的良渚文化墓葬数量最多的一处聚落墓地,为揭示良渚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形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新地里遗址是近年来良渚文化考古工作的一次重要收获。经考古发掘,在3000平方米挖掘面积内发现了遗址高土台反复使用和逐渐扩建的过程。新地里遗址高土台与部分崧泽文化高土台及良渚文化早期高土台的营建和使用过程相近,从而构成了从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晚期千余年间高土台营建的完整体系,为我们探讨从崧泽——良渚的社会演变及以葬俗文化为核心的先民意识的变化乃至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新地里遗址是目前为止发现墓葬数量最多的一处良渚文化墓地,墓葬间丰富的叠压关系及大量的出土遗物为嘉兴地区良渚文化中晚期文化面貌的确认以及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由于新地里墓地中的多数墓葬都属良渚文化晚期或更晚年代,因而对其年代的研究测定有助于良渚文化下限年代的划定。

2001年7月,新地里遗址被桐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01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获2001—2002年度国家田野考古三等奖。200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 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