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其境·悦读新享丨跟着苏轼,看尽钱塘江潮的千般壮阔

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推荐列表?在我们的“声临其境·悦读新享”——有声书精选推荐栏目中,我们摒弃常规,带你以全新、趣味横生的方式邂逅知识盛宴!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到文学名著的深邃意境;从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到科普知识的生动有趣……每一种声音,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诗里杭州

苏轼连写五首观潮诗



每年八月,钱塘江潮如期而至,卷起千堆雪,也卷起千年文人的情思。若问谁最懂这潮水的壮阔与深意?翻开《诗里杭州》便知,当属一口气写下五首观潮诗的苏轼。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就让我们循着苏轼的诗行,感受钱塘江潮的磅礴,读懂藏在潮水里的人生况味。

熙宁六年中秋,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面对汹涌江潮,挥笔写下《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这五首诗,堪称“潮之百态图”:第一首“夜潮流向月中看”,写尽中秋夜候潮的雅致;第二首“越山浑在浪花中”,以山衬潮,将江潮的雄伟写得惊心动魄;第三首“故叫江水向西流”,借潮水抒发岁月易老的感慨;第四首怜惜弄潮人“冒利轻生”,藏着忧民之心;第五首想象“三千强弩射潮低”,又显治理潮水的壮志。五首诗虚实交织,既有景的壮阔,更有情的深沉。

苏轼与江潮的缘分,远不止这五绝。他填《瑞鹧鸪·观潮》,写“碧山影里小红旗”的弄潮儿,绘“西兴渡口帆初落”的退潮景,把观潮的热闹与灵动揉进词间;他在《催试官考较戏作》里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一句便成对钱塘江潮的千古定评,“鲲鹏水击三千里”的比喻,更让潮水的气势跃然纸上。

而最动人的,是他晚年对江潮的顿悟。建中靖国元年,历经宦海沉浮的苏轼,在常州写下《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里没有了年轻时的豪情,却多了禅意——未到时渴望,亲见后淡然,正如他历经人生潮起潮落后的通透。这年七月,苏轼病逝,此诗也成了他与江潮、与人生的最后对话。

更难得的是,苏轼对江潮从不止于“观”,更有“治”的担当。任杭州知州时,他见江潮掀翻渡船、百姓受难,便实地考察,谋划开凿石门河以避潮险,还上书朝廷请求立项,这份“以潮为念、以民为怀”的初心,让江潮的故事多了温度。

如今,钱塘江潮依旧每年奔涌,而《诗里杭州》中的苏轼观潮诗,让我们能穿越千年,与他并肩站在江岸边,看“黑沙白浪相吞屠”,品“人生会合古难必”。本期“声临其境·悦读新享”,邀您翻开《诗里杭州》,在苏轼的诗行里,遇见钱塘江潮的壮阔,读懂人生的潮起潮落。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免费收听

《诗里杭州》全集内容


阅读 4563